|
北京市养老服务有什么发展规划截止到2020年底,北京市建成了350多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和1200多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农村城镇建成了1000多个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将养老服务工作纳入了“七有”“五性”检测评价体系。并且设置了专门的居家养老用地类别和明确了居家养老设施用地范围。 养老服务对象包括,城市农村贫困老年人,低保和低收入家庭的高龄老人、失能老人和失智老人等,失智、失能、重度残疾、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老人,到2022年底,公办养老服务机构,“保基本”功能将得到强化,部分乡镇养老服务机构和敬老院的管理权将移交至区民政部门,并且有了基本的养老对象服务体系清单、保障体系标准,使用数据动态管理机制。 居家养老分为两个方面,日常需求和日常供给,其中日常需求包括,生活物质需求,像衣食住行等,身体健康需求,像体检等,日常精神需求,像情感交流,并针对不同老人的不同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来满足他们是需求。 非政府的居家养老机构组织的资金主要来源是政府,社会捐赠和其他服务比较少,人们的信任度比较低,不利于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其次,人力资源需要优化,大部分工作人员是社会下岗职工和社会失业人员,基本上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系统的培训,在居家养老这一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将会加强工作人员对老年人养老健康和精神方面的专业知识。 |